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湖北省咸宁高新区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智能机电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2017年咸宁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机电制造业是咸宁市优势传统产业之一,是在一批老国企的基础上改制而形成的一大批机电及其上下游企业。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创新型试点平台,由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牵头筹建,科研平台借助技术和人才,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建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咸宁智能机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咸宁高新区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12家国家级高新区定性指标评价中排名第5位。预计2019年全年可完成财政总收入23.2亿元,一般公财收入12.8亿元,税收收入11.6亿,税比达到90.6%。
对标工业4.0
创建智能机电产业集群
2007年底,咸宁市政府成立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机电产业集群发展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机电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当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取得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并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学的周国鹏出于对故土的深情,回到湖北科技学院任教。从咸宁机电产业实际出发,周国鹏明确提出要以“实现机电行业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打造中国工业4.0品牌”为目标,助力咸宁创建国家级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2013年,湖北科技学院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先后获批湖北省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中心、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研究院、咸宁市智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科研平台。
2014年,湖北科技学院建设机电行业服务平台——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联盟,加盟企业135家。
2017年12月,国家科技部将咸宁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级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标志着咸宁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全面升级。
2018年8月,由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以及相关研发团队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院以“立足咸宁、面向湖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致力于提升湖北省乃至全国智能机电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咸宁市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50家,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建设1家示范企业或示范车间,新增国家级、省级品牌2个,新增本土上市企业3~5家(含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龙头骨干企业10家,推动实施企业技术改造150家,为咸宁高质量发展贡献机电集群力量。
填空补链
建成“六平台一中心”
发展靠创新来驱动,创新则靠人才来支撑。咸宁市政府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引才、聚才、留才“组合拳”,让广大人才来有想头、干有甜头、留有奔头。着力政府引才,发挥政府引才主导优势,出台“南鄂英才场地支持实施细则”“咸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细则”“对外开放黄金十条”等人才支持政策,为产业集群人才引进提供资金、住房、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多项政策支持;着力平台聚才,通过双创孵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孵化创新平台,多形式引进集群急需人才。
在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周国鹏带领研究院在充分整合湖科、咸宁职院、职教集团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展与国内外智能机电领域专家、领军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并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团队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并帮助解决企业研发人员、测试人员、高级技术工短缺等实际问题。
研究院以国家重点发展智能机电产业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研发资源优势,结合咸宁市电机产业发展现状,以“高效节能电机及其系统”“汽车及其零部件”“起重装备”“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为主要研究方向,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研发平台,为打造“中国制造2025”蓝图在湖北的全面铺开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研究院还着力打造人才汇聚与培训平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服务平台、机电产品样机加工与测试平台、技术咨询与决策平台、机电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成果孵化及投融资服务平台、国家级起重机械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六平台一中心”。
在此基础上,全市智能机电产业集群人才工作全方位提升。截至目前,人才数量明显增多,企业本科以上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仅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本科以上人员就达90%,研发人员达70%以上,合加新能源、三环方向机本科以上人员均达到35%以上;专利申报数量大幅提升,2019年专利申请量预计达500余件,比上年增长25%以上,外聘专家助推企业产品升级,三环方向机联合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大兴攻克企业汽车转向器齿扇齿条副的设计方法等7项技术难题。
破题发力
助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咸宁市的重点产业,研究院在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终端化和高端化等方面破题发力,破题发力,通过精准科学的分析,围绕企业生产产品的材料、标准尺寸等进行研究,及时为遇到技术、科研等方面难题的企业提供圆满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企业多方面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茶产业是咸宁市三个百亿产业之一。砖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加工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效率低、标准不一等问题。针对这个课题,研究院对砖茶生产线进行专项研发。生产线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自动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一条生产线只需3~5人就可以控制,自动包装线由原来20~30人减少到2~3人,自动称茶机可以实现里茶、面茶精准配比,降低砖茶氟含量,全自动削边机将全部代替手工操作。
在智能机电领域进行深耕细作的同时,研究院通过深入分析电力公司变配电所的运营现状及业务需求,结合国家电网在变电所无人值守方面的相关标准、规程,凭借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及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出变电所无人值守远程视控系统,实现了定时开关机、出故障自动关机远程智能控制。
原文转自于中国改革报